每次過年都是蠻有趣的體驗,相信沒有停掉廣告的朋友都會發現,這期間有低CPM(每千次曝光成本)低CV(轉換)的狀態,心態上容易陷入「成效這麼低乾脆別打廣告」,我在這段期間是選擇持續維持廣告投放的,跟過去電商大節的情況很類似,一個是市場競爭者激烈競爭,年節時的狀況則是市場消費者少,兩個都是非常極端的狀態,以下則分別提供在兩個情況下我的廣告策略,給讀者作為參考。
廣告市場極度競爭時期(大檔期)
我不打廣告其他人打廣告,最有可能流失掉現有客群,在每個購物氣氛濃厚的狀態下,你的替代品廣告環伺在同樣目標受眾,即便是舊客也會想要不要試試看,當然我可以理解或許你對自己的產品很有自信,但另一方面你也可能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的…特別,一旦消費者嘗試過替代品,有可能原本的客群群就流失掉了,這時候的廣告目的除了轉換外其實也是防守-「攻擊是最佳的防禦」。
廣告市場消費者少的時期
(年節或是年節結束~3月期間)
那如果沒有人要搶廣告投放的時候,我認為就是可以真的進攻的時候,理解到其他競品會在低轉換時期停止投放,我會保留一定程度的廣告投放,可以持續提醒舊客以外,也是讓競品的客群更有機會看到自家的商品,即使在新年期間回收不如預期,但收假前有更高比例的新客完成了線上購買。
廣告優化/止損指標
而為了要更正確的評估廣告成效,很多夥伴做廣告時都會採取行銷漏斗,依照不同目的去做導流/導購,互動的時候看每次成果,導流的時候看每次點擊成本,而導購的時候看購買金額跟ROAS(廣告投報率)。
這些都是很棒的參考指標,但同時我會多看兩個東西:
- CTR (點擊率)
- CPA (每次取得成本)
*延伸閱讀:6個提高行動版網站轉換率的優化重點和建議
廣告流量的CPM是與市場競爭的狀態有關,當然也可以嘗試拓展目標族群,跳脫出原本的設定,去觀察還有哪些族群有潛力、CPM可能也很低,而提高CTR能從現有的狀態得到更多的流量,這邊通常是比較容易處理的圖片素材 / 文案,這邊A/B測試多做一定是有益無害。
CPA的評估主要是做好廣告止損的防火牆,廣告投放本值是預期獲利而不是預期虧損,如果每次CPA偏高的狀況下,過度投放可能導致行銷費用過高讓經營產生困難,我通常會把區間拉到”月/季"再做評估,如果是大預算的情況,建議同步觀察短期間的 "不重複觸擊人數",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避免量體不足而產生判斷失誤,除非有特別的戰略目的 (例如短時間大量觸及客群),否則CPA應該視為廣告投放的底線。
最後一點小提醒,廣告投放的心態應該是,「利用廣告擴大營業額,而不是取得營業額的全部手段」,不管是鋪天蓋地的拓展通路、天馬行空的活動企劃或認真經營社群渠道,全部都是取得營業額的方法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