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超過24,000家醫療院所,那新成立的診所該如何脫穎而出?我們認為有幾個方向是可以參考的。
1. 開業前一年就開始思考打造個人品牌
過往我們常發現醫生在開業後才開始思考人流要怎麼來?其實這樣都太慢了。有句話形容創業就是從高處往下墜的同時才開始打造翅膀,但若是可以在開業前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就開始打造個人品牌,那就如同帶著50%完成率的翅膀,從高處往下墜。成功率也會相較於什麼都沒有來得高。個人品牌的打造最方便的可以使用FB,或是以個人醫師為單位建立屬於個人品牌的LINE官方帳號,更便於經營自己的客群。
2. 專科化的定位
我們觀察發現現行的醫療產業的發展更走向專科化,過往都是全科醫師(GP, General Practitioner)就可以經營好診所,但現在面對業內的競爭,越來越多新開的診所選擇作為專科診所,只針對特定的病症提供解決方案,強調團隊合作與分工,給予病患更全面與更專業的照護。專科診所的定位也會比GP診所更為鮮明,更易於鎖定客群。
3. 透過數位工具提高服務效率
現在的消費者在體驗上講求快速,網購想要在24小時內收到,下訂餐點在30分鐘內收到,而在溝通的層面上更傾向於透過文字了解而非電話。所以我們才會看到許多生活周遭的數位服務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而在醫療產業上也同樣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我們曾經做過內部數據統計,有超過40%的掛號是發生在診所休診的時間,這也意味著若診所並沒有提供線上掛號的服務,就十分有可能流失掉這40%的客群。而診所可以運用LINE官方帳號有效解決流失率的問題,在廣告、官網等曝光渠道中,可以邀請顧客先加入官方帳號做諮詢與預約,再透過歡迎訊息搭配圖文選單,讓潛在顧客可以快速的找到診間的服務項目與預約說明等,引導顧客先留下相關資料,讓診所即使在休診的時間,也可以有效留住顧客,在門診營業時間時就可以提供真人諮詢與協助預約。
善用數位工具,思考以病患為中心的角度規劃診所的服務模式,就會是新診所能夠突圍的重要關鍵因素。